考拉文旅集团研究院出品
摘要
旅游战略作为区域发展的顶层设计工具,是破解资源错配、产业失衡与可持续性矛盾的关键。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实证,系统阐释旅游战略的核心价值与指导意义,提出其应聚焦“资源-市场-社区-生态”四维协同,构建全域化、创新化、可持续化的旅游发展框架。研究认为,科学的旅游战略不仅能激活经济内生动力,更是推动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与社会公平的重要杠杆。
关键词:
旅游战略 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 价值重构 乡村振兴
一、
引言:旅游战略的时代语境与理论溯源
在全球经济转型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背景下,旅游业已从传统服务业演变为多要素聚合的复杂系统。根据世界旅游组织(UNWTO)数据,2023年旅游业对全球GDP贡献率超过10%,成为后疫情时代复苏最快的产业之一。然而,粗放式开发导致的“门票经济依赖”“文化同质化”“生态超载”等问题,倒逼旅游发展模式向战略化、系统化升级。
理论层面,旅游战略研究可追溯至波特(Porter)的“价值链理论”与Butler的“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”,强调通过战略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可持续发展。近年来,“可持续旅游”(Sustainable Tourism)与“包容性增长”(Inclusive Growth)理念的兴起,进一步拓展了旅游战略的理论内涵,要求其平衡经济效率、社会公平与生态保护三重底线。
二、
旅游战略的核心重要性:多维价值重构
1. 经济价值:破解产业升级的“阿喀琉斯之踵
产业链延伸:传统旅游依赖门票收入的单一模式,通过战略设计可向“吃住行游购娱”全链条延伸。例如,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通过“民宿+农业+文创”模式,使游客人均消费从300元提升至1500元。
城乡融合引擎:乡村旅游战略通过激活土地、劳动力、文化等要素,成为乡村振兴的核心驱动力。中国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2022年乡村旅游带动农民就业超3000万人,创收超8000亿元。
2. 文化价值:抵抗全球化语境下的“文化失语
文化再生产机制:旅游战略通过非遗活化、节庆复兴等方式,将“静态遗产”转化为“活态资产”。如贵州“村BA”“村超”赛事,以乡土体育重构地方文化认同,吸引超百万人次现场观赛。
文化IP构建:日本熊本县通过“熊本熊”IP战略,使旅游收入十年增长12倍,验证了文化符号的战略转化能力。
3. 生态价值:践行“两山理论”的实践路径
生态产品价值实现:通过碳汇旅游、自然教育等模式,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本。云南普达措国家公园实施生态补偿机制,2022年社区分红超2000万元,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良性循环。
低碳技术集成:智慧景区管理系统(如黄山景区客流预警平台)可将生态承载压力降低30%以上。
4. 社会价值:推动包容性发展的“第三空间”
社区赋权机制:浙江余村通过“村民入股+职业培训”模式,使旅游收益的60%反哺本地居民,基尼系数下降0.15。
城乡互动平台:北京长城脚下民宿集群吸引城市资本与乡土文化碰撞,形成新乡贤返乡创业的“磁极效应”。
三、
旅游战略的指导意义:从理论到实践的范式突破
1. 方法论创新:系统思维的集成应用
全域旅游思维:打破“景区围墙”,构建“城-镇-村”三级联动的空间网络。例如,杭州将西湖免费开放战略与城市商业体系结合,带动周边消费增长超300亿元。
动态适应性治理:通过大数据监测(如贵州“一码游贵州”平台)实时调整战略重点,应对市场波动。
2. 制度设计:破解“诺斯悖论”的政策工具包
土地制度创新:成都战旗村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,解决乡村旅游用地难题,土地溢价收益的40%用于村民社保。
利益联结机制:广西龙脊梯田推行“梯田保护基金”,从门票收入提取15%用于生态修复与村民分红。
3. 技术赋能:数字时代的战略升维
体验重构:敦煌“数字敦煌”项目通过VR技术再现壁画原貌,游客停留时间延长2.3倍。
精准营销:抖音“山里DOU是好风光”计划助力贫困山区旅游曝光超200亿次,订单转化率提升50%。
四、
挑战与对策:旅游战略的实践辩证法
1. 主要矛盾
资源开发与保护的“零和博弈”:过度商业化导致文化失真(如丽江古城“酒吧化”争议)。
主体利益的“马太效应”:资本下乡可能挤压村民发展空间。
2. 解决路径
建立“负面清单”制度:明确禁止开发区域与文化活动商业化底线。
创新“三权分置”模式:在保障村民资产所有权前提下,分离经营权与收益权,如浙江松阳“老屋拯救计划”。
五、
结论与展望
旅游战略的本质是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多元价值的创造性转化。其重要性不仅在于经济效益的量化增长,更体现在对文化基因的守护、生态系统的修复与社会结构的优化。只有将旅游战略嵌入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框架,才能真正实现“诗意栖居”与“永续发展”的共生愿景。
参考文献
1. Porter M E. Competitive Strategy: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[J]. 1980.
2. UNWTO. Tourism Highlights 2023 Edition[R]. Madrid: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, 2023.
3. 厉新建. 全域旅游:理论、实践与创新[M]. 北京: 中国旅游出版社, 2018.
4. 张朝枝. 文化遗产旅游:价值解构与体验建构[J]. 旅游学刊, 2020, 35(8): 12-24.
5.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. 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报告(2022)[R]. 杭州, 2023.
END
往期推荐
欧美无动力乐园的特点理念与国内的反差
中国建筑师刘家琨 获得2025普利兹克建筑奖:理念与启示
考拉文旅打造“无动力乐园+公园”新模式:投资新风口,开启微度假经济新时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