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考拉文旅集团结合国内无动力乐园市场现状,深度解读其反差与借鉴意义。 01 欧美无动力乐园的特点与理念 欧美的无动力乐园(Adventure Playground 或 Natural Playground)是一种以自然元素和儿童自主探索为核心的游乐空间,强调通过非机械化的设施和自然环境,激发儿童的创造力、冒险精神和社交能力。以下是国外无动力乐园的主要概念与做法: 1. 核心理念:回归自然与儿童自主 自然优先:无动力乐园的设计以自然元素为主,如树木、草地、沙地、水体和岩石,减少人工化和机械化的设施。 儿童主导:乐园鼓励儿童自主选择活动,自由探索和创造,而不是被动接受固定的游戏模式。 冒险与挑战:通过适度的风险设计,帮助儿童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会应对挑战,培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 2. 设计特点 天然材料:使用木材、石头、沙子、绳索等自然材料,减少塑料和金属的使用,营造自然氛围。 开放式布局:乐园通常没有固定的游戏路线或结构,设施灵活多变,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。 多功能设施:例如木质攀爬架、沙池、水玩区、绳索桥、树屋等,既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,又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。 自然景观融合:乐园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紧密结合,利用地形、植被和水体,创造丰富的游戏体验。 3. 典型做法 (1)冒险乐园(Adventure Playground) 起源:起源于欧洲,特别是丹麦和英国,强调儿童在自由探索中学习。 特点:提供松散部件(如木板、轮胎、绳索等),儿童可以自由组合和创造自己的游戏空间。 案例:丹麦的“垃圾乐园”(Junk Playground),儿童可以使用工具和材料建造自己的小屋或设施。 (2)自然乐园(Natural Playground) 起源:北美和欧洲广泛推广,强调与自然的互动。 特点:利用自然地形和植被设计游乐设施,如树桩步道、溪流玩水区、草地滑梯等。 案例:美国的“自然探索乐园”(Nature Explore Playground),通过自然元素激发儿童的感官体验。 (3)社区共建乐园(Community-built Playground) 特点:由社区成员共同设计和建造,融入本地文化和需求。 案例:英国的“The Land Playground”,由家长、儿童和设计师共同参与设计,强调社区归属感。 4. 教育价值 感官体验:通过接触自然材料(如沙子、水、木头),儿童发展触觉、视觉和听觉感知。 创造力培养:开放式设计和松散部件鼓励儿童发挥想象力,创造属于自己的游戏世界。 社交能力:在合作游戏中,儿童学会分享、沟通和团队合作。 风险教育:适度的冒险设计帮助儿童学会评估风险,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。 5. 可持续性与社区参与 环保设计: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,减少对环境的影响。 低维护:设计简单耐用,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。 社区参与:鼓励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设计和维护,增强社区凝聚力。 包容性:考虑不同年龄、能力和文化背景的儿童需求,确保乐园对所有人开放。 6. 成功案例 (1)丹麦的“Emdrup Adventure Playground” 世界上第一个冒险乐园,提供松散部件和工具,儿童可以自由建造和探索。 强调儿童自主性和创造力。 (2)美国的“Berkeley Adventure Playground” 儿童可以使用锤子、钉子等工具建造自己的游戏设施。 提供沙池、水玩区和攀爬结构,鼓励冒险和合作。 (3)英国的“The Land Playground” 由社区共同设计和建造,强调自然元素和儿童主导。 提供火坑、泥地和水池等设施,鼓励儿童与自然互动。 7. 对中国的启示 自然与环保:借鉴国外无动力乐园的自然设计理念,减少人工化设施,增加自然元素。 儿童主导:尊重儿童的自主性,设计开放式和灵活的游戏空间。 社区参与:鼓励家长和社区居民参与设计和维护,增强乐园的归属感。 教育与成长:通过游戏设计融入教育功能,帮助儿童在玩乐中学习和发展。 02 欧美无动力乐园与国内的特点理念反差 特点反差 1. 设计与环境融合度 欧美无动力乐园:设计时对自然环境的利用更为极致,将游乐设施完全融入自然,如在山地、森林中搭建高难度的攀爬网等,使游客游玩时仿佛在进行野外探险,与自然亲密接触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虽然也在强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,但部分乐园存在生硬拼凑的情况,没有充分挖掘自然环境的特色,或者为了追求快速建设和低成本,对自然环境改造较多,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。 2. 体验互动丰富性 欧美无动力乐园:体验互动形式非常丰富多样,除了设施本身的互动玩法外,还经常设置一些角色扮演、团队竞赛等活动,鼓励游客之间深度互动交流,例如在一些以城堡为主题的乐园中,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互动体验相对较为单一,更多地集中在设备本身的基本互动功能上,如滑梯、秋千等设备的简单玩耍,缺乏深度和创意的互动活动设计,对游客之间互动交流的引导和促进不够。 3. 设备创新独特性 欧美无动力乐园: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设备,注重将科技元素、艺术创意与无动力游乐相结合,比如利用光影技术打造的互动地面、结合虚拟现实的无动力体验项目等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设备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,市场上大量乐园都配备类似的滑梯、蹦床、攀爬架等常规设备,缺乏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,对新型材料、新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。 安全与品质保障 欧美无动力乐园:有严格且完善的安全标准和监管体系,从设备生产到安装运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范和检测流程,设施的品质和耐用性较高,能够确保游客长期安全地使用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安全标准执行不够严格,部分乐园存在安全隐患,设施的品质和工艺水平参差不齐,一些小型乐园为了降低成本,在材料选择和设备制造上偷工减料,导致设备使用寿命短,容易出现故障。 理念反差 1. 回归自然深度 欧美无动力乐园:将回归自然作为核心的理念之一,不仅让游客在自然环境中玩耍,还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项目,让游客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系统,培养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回归自然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和表面形式上,对自然教育的融入较少,游客在乐园中更多地是进行简单的游乐活动,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。 2. 全龄友好落实 欧美无动力乐园:从设施设计到活动安排,都充分考虑到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和能力,有专门为老年人和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设施和游乐项目,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虽然声称是全龄化的乐园,但实际上很多设施还是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,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需求考虑不足,缺乏适合他们的游乐项目和休闲设施。 教育与成长结合 欧美无动力乐园:将游乐与教育紧密结合,通过设置科学实验、历史文化体验等区域和项目,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科学知识、了解历史文化,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教育与游乐的结合相对薄弱,部分乐园只是简单地设置了一些科普展板,缺乏系统性和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活动,没有充分发挥无动力乐园在教育方面的潜力。 可持续发展意识 欧美无动力乐园:在乐园的规划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,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,采用环保材料、节能技术,注重水资源循环利用和垃圾处理,努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。 国内无动力乐园:可持续发展意识相对淡薄,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对环境的保护,在运营中对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不够重视,缺乏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规划。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,只在于分享,不做任何商业用途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 结语 国外的无动力乐园不仅是一个游乐场所,更是一个让孩子们回归自然、释放天性、培养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的空间。通过自然材料、开放式设计和社区参与,这些乐园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和成长的平台。对于中国来说,借鉴这些理念和做法,可以为孩子们创造更多充满乐趣和教育意义的游乐空间。 END 往期推荐 无动力乐园的误解:我们究竟在为什么买单? 考拉文旅集团:打造更亲近于自然生态的无动力度假型乐园 考拉文旅打造“无动力乐园+公园”新模式:投资新风口,开启微度假经济新时代
声明:我们致力保护作者版权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,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。